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

旺福小民大力相挺夾子小應《快樂孤獨秀》


旺福小民:一起去聽夾子小應!

「對我來說
創作是快樂又孤獨的
在youtube上搜尋
John Lennon自己在家錄demo的片段
試圖找尋一點慰藉
卻發現他也是快樂又孤獨的
集完便利商店點數
拿到了Hello Kitty周邊贈品
他也是快樂又孤獨的
城市是快樂又孤獨的
登陸月球 是快樂又孤獨的

快樂又孤獨 的比例
就像控肉飯的肥瘦比例
光與影的交錯
我們無法決定自己下一塊控肉的比例
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喜歡的店家」

獨樂樂不如眾樂樂-姚小民 誠心推薦《快樂孤獨秀》

台灣知名導演魏德聖推薦你來看《快樂孤獨秀》


夾子小應自編自導自演一場《快樂孤獨秀》,聽說裡面還有3D影片。
對我來說,「起床」是既快樂又孤獨的,那小應呢?
不一樣的小應、不再只是水蛙。
他是小人物?還是英雄?
09/07-09/09請你走進文山劇場,看看我所認識的小應。
我是魏德聖,推薦給你,一定要來看!
               ---台灣知名導演 魏德聖

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

中時電子報:應蔚民「不合邏輯」演出


荒謬的不荒謬,無厘頭的有厘頭,不合邏輯的合邏輯,搖滾的不搖滾,脫口秀的演唱會......
天哪講到藍東西舌頭都要嘴外打結了!

管他這麼多,直殺現場讓耳朵聽到中槍吧
夾子電動大樂隊 小應《快樂孤獨秀》9/7-9@文山劇場


2012-09-05 01:20
中國時報
【汪宜儒/台北報導】


 「夾子電動大樂隊」的主唱應蔚民在台北藝術節推出《快樂孤獨秀》,看似一場在劇場裡舉行的演唱會,實則是他調合出的一次實驗,演出裡頭有歌有肢體、有獨白有廣播劇,還有脫口秀與3D影像。

 他斷裂了傳統劇場敘事的起承轉合,也挑戰既有的演唱會形式,「所以稱之為秀,因為它從未被定義定型。演出的中心思想,就是人生的無可奈何與孤獨,還有人們心裡想的卻講不出的潛台詞。」

 應蔚民一直以來都在顛覆既有的演出形式,從早期自組樂團的年代,他以綜藝歌舞加上搖滾的來證明,〈轉吧!七彩霓虹燈〉就是經典。後來,他孤身一人實驗單人劇場影音秀的可能,他拍攝搞笑荒謬、像歌曲伴唱帶的畫面,配上現場演唱與脫口秀,最後發行了《夾子小應歡樂影音秀》。

 關於這次《快樂孤獨秀》的製作概念,起源自二○○一年應蔚民在日本看了日本歌手石井龍也的演唱會,「短劇、對嘴演出、不演唱,還擺出演講台,發表了長達十分鐘的演講,我印象深刻。」

 此外,他深愛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,也常在文章中出現場景手法的跳接,用跳躍的意象傳達角色的心態,筆下的人物更有一種什麼都無關的態度。於是他試著所謂「合邏輯」的做法,以個人化的「小應秀」處理這作品。

 《快樂孤獨秀》以影像揭開序幕,接著是首首新歌輪唱,包括〈走著走著〉、〈妳不知這有多爽〉等。接著插入一段無厘頭的廣播劇,廣播劇結束後又出現古董商、女主管、漫畫工作者三人輪番上台獨白,談自己人生的荒謬,佐以芭樂的流行音樂襯和,還有動畫圖像背景,最後則是應蔚民本人的自傳分享。

 這樣一段一段脫口秀與表演的接力呈現,看似熱鬧,但各自表述,映現出的是生存的孤獨及無能為力。

 應蔚民《快樂孤獨秀》將於九月七日至九日在台北文山劇場演出。

中國時報報導原文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reading/110513/112012090500001.html

台灣立報-快樂孤獨秀 另類批判大雜燴


【本報訊】「孤獨」是一種置身事外、彷彿局外人的抽離狀態,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現代都會中,已成為常態。儘管被賦予負面偏見,但「孤獨」的意義其實是中性的,也可以是自在的,甚至是創作與想像的必要空間。《快樂孤獨秀》是餐廳秀與地下文化的混種,混雜了庶民文化的大膽衝撞及另類樂團的社會批判。串接影像、Live演唱、戲劇、裝置,在綜藝節目的熱鬧氛圍中,翻轉「孤獨」的思考角度。
旅台德國人沃爾夫岡‧史瓦畢的生活3D紀錄片貫穿演出,夾子電動大樂隊歡頌孤獨的音樂中,演員演繹都市生存戰役的孤獨面向,現場表演與預錄影像並置對話。日籍藝術家大塚麻子的裝置創作,及劇場外肢體演出的即時影像,營造實驗性強烈的舞台視覺。
台上的繽紛歡樂,反襯吞下現代性苦果的大都會居民。戲謔的批判,展現夾子小應遊走於主流與邊陲間的獨特風格,諷刺現代人對孤獨的抗拒,反而更加凸顯自身寂寞,不如用笑聲聚集正面能量,找到面對孤獨的快樂之道。
時間:979
地點:文山劇場(台北市景文街32號)
洽詢電話:02-2528-9580190



即時新聞:夾子小應演出「快樂孤獨秀」


今夏台北藝術節壓軸節目,夾子小應劇場演唱會「快樂孤獨秀」,訂9月7日至9月9日演出,本周五晚場起在文山劇場,結合演唱會、3D電影、裝置藝術、脫口秀、戲劇表演的狂歡派對即將熱鬧登場。

【2012/09/04 聯合晚報】


全文網址: 夾子小應演出「快樂孤獨秀」 | 社會 | 即時新聞 | 聯合新聞網 http://udn.com/NEWS/BREAKINGNEWS/BREAKINGNEWS2/7340263.shtml#ixzz25h2hVPYl
Power By udn.com 

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

3D影像結合現場表演!夾子小應的DIY 3D實作

哇哈哈!!大家看過真人演出(不是針眼!)搭配3D影像的現場表演嗎??
哼哼~耐人尋味齁~(茶)

3D影像要怎麼做?原來呀,我們自己也能做得到喔!!嘖嘖嘖
小編來跟大家分享應版大的3D秘技



咦~注意囉(好復古的用法)


每次小編去看3D電影,都會偷偷把特殊眼鏡拿下來.......
天哪!畫面也太亂了吧!會不會害我近視呀??
為什麼會這樣咧~

應大:
人類的兩隻眼睛看物體時,因為處於不同角度,於是產生兩個各自獨立的視線,我們看到東西,再由神經傳導至大腦,處理成立體視覺印象,最主要的功能是辨識前後位置。
而紅藍眼鏡的原理,就是將影像處理成紅、藍分離,也就是紅色片那眼,因紅光可穿透而忽略;藍色穿不過而看見陰影。反之,藍色片那眼,藍光可穿透而忽略,紅光穿不過而看到陰影。
最後造成,兩眼各自看一個獨立視線,並將視線感知傳到大腦,合成立體”3D影像。

(喔~所謂3D的影像成理就是簡單原色分析呀!)



這樣的話,要使用甚麼樣的機器才能拍攝呢?

應大:
使用雙鏡頭3D攝影機近距離拍攝就可以了。



喔喔喔~那拍完以後,將影像播放出來就可以了嗎~裡面的東西就會衝出來嗎?
還是要經過甚麼過程處理呢?

應大:
3D攝影機所拍攝的影像檔,就是同時具有兩個影像結合的檔。
在經過相關軟體處理成紅藍分離成一個影像檔後,出現一個分離處理的影格。這樣,戴上紅藍眼鏡,就可欣賞3D影像。



最後呀,請問應大~
那舞臺上都已經是活生生的青春肉體,到底為什麼還要做3D呀?為什麼為什麼~(扭扭扭)

應大:
人的視覺,通常超過距離10公尺外,就近乎平面了「3D」這件事最有價值的就是創造10公尺內物體的立體感,那麼3D影像從舞台投射出來,製造出一種近在咫尺的幻覺,就等於將鏡框舞台內發生的事,延伸至舞台之外。
你有過觀賞3D電影卻不自禁伸手想要觸摸影像的經驗嗎?像是天空飄下來的雪。
想像,你坐在觀眾席看著《快樂孤獨秀》,舞台上小洋在彈吉他,影像裡的沃夫岡在彈西塔琴,不在現場的表演卻比現場表演更接近你!




登登!這就是成果啦!趕緊來搶先看喔:p
[什麼?你沒有紅藍眼鏡?歪歪~我這裡有喔!你來看《快樂孤獨秀》,我借你!夠意思吧!(抖眉毛)]




我孤獨故我創作 ——談夾子小應的《快樂孤獨秀》


我孤獨故我創作 ——談夾子小應的《快樂孤獨秀》

文/曾芷筠
彷彿〈再加5塊錢狂想曲〉的現代進階版、延續影像脫口秀【這套DVD(推銷員之狂)】裡那永遠縈繞不去、也永遠無法被社會接納的「嘿嘿嘿」笑聲,夾子電動大樂隊主唱小應第一次導演的「劇場演唱會」《快樂孤獨秀》裡出現的片段,大多呈現小應恢復單身、戒了酒之後生活狀態的歸納。從一開始樂隊現場演唱〈妳不知這有多爽〉等新歌,中間三位劇場硬底子演員暴露內心扭曲陰暗的獨角戲,到後半段的小應式爆笑脫口秀,穿插3D影像和日本藝術家大塚麻子的舞蹈裝置,有些互相指涉、觀點錯置,說不出的荒謬感讓人腦袋頻頻短路。有些觀眾可能喜歡無厘頭的笑點、天外飛來一筆的瘋狂台詞錯接,然而看起來搞笑喜感十足、滿腦子獨特想法的小應,不表演時其實是個嚴肅又認真的人,和工作人員之間的互動中竟帶有一絲靦腆,全身散發出一種和外表反差很大的拘謹。大概就是這種內在與外在的落差,促成了這齣戲(還是演唱會或脫口秀呢?)的創作概念和表現形式。小應說:「關於要符合社會化、要工作賺錢這件事,我已經想了很久了。」
從平時獨自在新店居住、生活的孤獨感出發;12點前就寢、早上6點多就起床生活極為健康規律的小應說:「一天之中最容易感到孤獨的是7點到10點這段時間,有時候會去找朋友,但也只要渡過就好了。」雖然平常有表演工作,但不表演的時間蠻多的。在這樣的狀態中,小應摸索出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:「平常要有一個很固定的想法。我是平常就不斷在思考的人,透過個人的屬性和思考定位生活。」這幾年的小應,開始了無時無刻的閱讀,從社會議題、勞工文學,到談論孤獨的著作、中古基督教士的隱居生活、明代思想家李卓吾的《焚書》,他提到:「李卓吾後來被評為中國史上第一位個人主義思想家,他在40歲時辭官回到湖北,叫妻兒回去老家,自己一個人離家獨居,傾心研究佛學。社會上有太多包袱讓他不願意去面對。我現在也40歲,我覺得自己有時也是這樣。」小應所提出的男人四十心得,是一種坦然的個人主義——「有很多的價值觀只是表面上的,卻被男人內化為根本的價值觀。但你自己真正的價值是什麼?我現在覺得,要去批評這個社會和群體制約,覺得不對的就要勇敢講出來。這就是孤獨的意義,跟別人不一樣並非壞事。」
連結勇於和別人不一樣的「個人主義」與「孤獨」,小應將孤獨的不安、痛苦轉化為創作的快樂。「孤獨時一定要產生個人的想法,就可以轉化成快樂。孤獨的過程很苦悶,但創作本身是快樂的。」對小應而言,挑戰一本看不完的書,最後把它看完,是目前生活中最快樂的事。
回顧這齣作品創作最初,乃去年在當代美術館表演的作品【這套DVD(推銷員之狂)】,應台北藝術節策展人耿一偉之邀,於是找來劇場演員、樂手、舞者共同演出,因此出現了這樣什麼都可以的拼貼秀、具有本土意味的綜藝表演。「孤獨和個人主義是我最自然、最能認同的狀態,何不就將實際情形搬上舞台?」小應說,「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『何謂不一樣的想法』這件事,其中有不一樣的價值、不一樣的感受。」或者說,從〈轉吧!七彩霓虹燈〉到《快樂孤獨秀》,某個外表正常內心扭曲的人,未來也將抱著小應式幽默,獨自走上一段社會化的旅程。
(0829《快樂孤獨秀》整排@河岸留言,酷吧!